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
今年70多歲的老汕頭人陳伯至今仍清楚記得,以前發電報或打長途電話,都要到位于升平路的老電報局辦理。如今,這座汕頭現存、少有的市政標志性公共老建筑,已被列入市第一批歷史建筑名錄。記者日前走訪發現,這座年逾八旬的老建筑正在加緊修繕之中。
老電信局見證通訊不便的年代
汕頭老電信局建于民國時期(當時主要承擔發電報、打長途電話職能,也稱電報局),位于升平路60號,正對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是當時汕頭最繁華的區域。電報局占地面積16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76平方米,為一座4層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采用后現代主義建筑風格,立面簡潔,3、4層均設置陽臺。陽臺采用鐵欄桿,有新藝術風格的造型。它的建成,為上世紀30年代的小公園增色不少。騎樓立面汲取外廊式建筑的處理手法,建筑細部保留了潮汕工藝精雕細琢的傳統風格,并采用外來的西洋建筑材料,在窗框、門套等處嵌上異國風情的紋樣藝術,獨具特色。
作為汕頭小公園片區市政設施的代表,電報局曾是汕頭通訊網絡樞紐中心。隨著科技日益發展,曾經在通訊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電報已慢慢淡出百姓生活,電報局逐漸失去功能以致閑置。這座舊址見證了過去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承載著一代人的悲歡記憶以及千家萬戶的酸甜苦辣。
造價8萬銀元開通多地電報線路
據《汕頭市志》記載,光緒九年(1883年),清政府架設途經汕頭的上海通廣州陸地電報線路,汕頭衣錦坊口電報局也隨之設立。光緒十年(1884年)11月5日,該電報線路竣工,使用人工電報機開通汕頭至海豐、惠州、廣州等地明線電報電路,辦理民用普通電報業務。電報成為汕頭較早的電信通訊。1938年,汕頭電報局新址在小公園落成,據稱造價8萬銀元,與1932年建造的南生公司大樓同屬一位產權人。
據潮汕歷史文化研究者陳楚金先生介紹,新樓落成后,汕頭電報局搬入新址,無線電報設備也隨之遷入。然而,剛開業不久,日軍就侵占汕頭。1939年6月在汕頭淪陷之前,設在新址的無線電臺奉命撤退至桂林,后在途經興寧時被留下。
曾有182名員工擔負通訊任務
據陳楚金介紹,1949年,隨著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百萬雄師下江南,廣東解放在即。5月20日,國民黨閩粵邊剿匪指揮部加強對要害部門汕頭老電信局的控制。老電信局設有報房、機務站、長途臺、收訊臺、發訊臺、營業處、海岸電臺、線務站等設施,182名員工擔負著汕頭與外界通訊的重要任務。此時,中共汕頭市工委成立護局小組,全力保護老電信局財產,迎接汕頭解放。
1949年10月24日,在老電信局門口,該局職工升起了汕頭市第一面五星紅旗。陳楚金說,1949年10月23日夜里,當年汕頭市老電信局職工陸山海等人通宵守護機器設備,第二天下午,解放軍邊縱直屬團進入汕頭市區,他們就在小公園亭的石欄桿上豎起了一面五星紅旗,并用相機拍攝下來,成為汕頭解放的歷史見證。可惜的是,石欄桿上的粗鐵鏈在1959年“全民大煉鋼鐵”運動中,被拆下當成廢鐵回爐“煉鋼”了,留下光禿禿的石欄桿,不時勾起曾生活于斯的老汕頭人的回憶。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