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湫寶塔
薄殼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每年夏季,是薄殼收獲的季節。
薄殼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薄殼是群聚生長,成片粘連在一起。
居民用“薄殼絞”攪動清洗薄殼。
村民忙碌著挑選薄殼。
批發商從鳳崗村滿載而歸。
每年七八月,炎炎夏日灼燒著大地,而這樣酷暑難當的時節,也是薄殼最為肥美的季節,每到盛夏時分,在我市養殖薄殼最為出名的濠江區鳳崗村,不少村民迎來最為忙碌的季節,捕撈、清洗、運送……每天,1萬多斤薄殼從這里運送到我市各地、周邊地區、珠三角地區,甚至遠銷福建、港澳,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七月正當時 粒粒皆辛苦
薄如蟬翼的外殼、酷似鳳眼的貝肉,一顆顆看似不起眼的薄殼,配上幾株新鮮的九層塔(潮汕話俗稱“金不換”),簡單的一道炒薄殼,卻是潮汕人家夏天餐桌上的常客,飽滿鮮甜的口感更成為一抹難以忘懷的潮汕味道。
一粒小小的薄殼,從收獲到上市至少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其中“洗”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由于薄殼是群聚生長,常成片粘連在一起,用足絲附著在泥沙中,因此收獲時收割船要停泊于海面上,采割者潛入水中用割刀網兜獲取,然后將收獲的薄殼倒入竹籮中,用腳來回掃攪,以水槍噴洗去除泥沙,再裝入麻袋中帶回到清洗點進行清洗篩選。
“他們每天三四點就出發去摘取薄殼,到中午前才結束,其中要來回往返很多次。”每年七月到九月,也是薄殼最為肥美的季節,記者在濠江區鳳崗村的一個清洗點看到,六七個居民端坐在小凳子上,一手握著細線,一手用竹制的“薄殼絞”來回在裝滿薄殼的大盆中攪動,只見不一會兒,“薄殼絞”便纏上了不少泥沙包裹著的薄殼,工作人員輕輕轉動,將薄殼抖落,清除完泥沙后,再循環進行著這一動作,洗好的薄殼經過篩選,泡在鹽水中令其吐沙,等待售賣。時值盛夏,不一會兒,她們臉上就布滿了汗珠。“每天早上七點就過來清洗,到中午結束,然后下午就到市區、潮陽等地市場里擺賣。”小小一顆薄殼,雖然價格并不昂貴,但從采摘到清洗再到運送加工,無一不飽含著漁民們的辛勞,可謂粒粒皆辛苦。
鳳崗薄殼肥鮮美 日產萬斤銷港澳
提起薄殼,在潮汕地區養殖出名的便是濠江區鳳崗村。地處濠江、五南溝、南海出海口三流夾擊處,復雜的水質環境造就了豐富的微生物,加上幾百年傳承下來的精良養殖技術,讓鳳崗村的薄殼具有“個頭大”、“肉肥”、“鮮美”等特點,本地更流傳著“欲食大粒薄殼,著(要)嫁鳳崗村”的說法。豐收時節,每天1萬多斤薄殼從這里出發,除了供應本市市場,這些薄殼還銷往潮汕各市、珠三角地區、福建等地,甚至遠銷港澳,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或者進行再加工,成為薄殼米等制品。
據鳳崗社區黨支部委員鄭康桂介紹,鳳崗村1200戶居民,都是務農為主,其中有200戶居民從事著薄殼的養殖和清洗,村內有3個養殖點、7至8個薄殼清洗點,出海采摘薄殼的漁民大約每天能運回五六百袋薄殼,總產1萬多斤。記者了解到,目前鳳崗村的薄殼仍以養殖為主,接下來將打造薄殼加工廠,推進產業化生產模式,該村對養殖產品的質量嚴格把關,經常組織產品檢測,在近日的監測中,并沒有發現薄殼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市民大可放心食用。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