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
浴布,又叫水布,長約2米,寬約0.5——0.6米,用小方格條紋的彩印薄紗布制成。彩印的小方格,或紅白相間,或藍白相間。其布質稀薄柔軟,吸水性能好,易于擰干,且價格低廉,是潮汕地區特有的,被廣州人稱為“潮州布”。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潮汕地區農村男子出門辦事,下地干活,好多人攜帶“浴布”,甚至昔年坐著“紅頭船”漂洋過番的老一輩,也是腰扎“浴布”身背“薺藍”出行。那么,“浴布”帶出門究竟有何功能呢?
遮陽避暑。盛夏烈日炎炎,外出或干農活若忘了帶草帽竹笠,用浴布披蓋在頭上當遮陽物。濕浴布披在竹笠上也覺得更涼爽。
扎身保暖。舊時生活困難,農村人缺衣少穿,寒冬時節外出時腰間扎上浴布,有保暖作用。扎在頭上可當帽子擋風寒。
洗浴擦身。上世紀八十世紀以前的每年夏天,農村溪澗池塘可洗澡游泳,浴布真正起到洗浴擦身作用,洗完用浴布擦干身子。
更衣遮羞。平原地區的田園空闊,“無遮無閘”,要換衣服可用浴布圍著解決;養魚戶或“踏車”灌田時下水干活者須脫短褲,用浴布遮羞可避女人目光。
當容器盛物。計劃經濟時代,到國營或集體所有制飲食店吃粿條面需要糧票,但農村人沒有供應糧票,出門用餐只好用浴布包上一斤幾兩大米到店里“物物交換”。上市買點食物或在果園摘幾個水果回家給孩子“等路”,那時沒有現在的“尼龍袋”,也用浴布包著帶回。
捆綁東西。每年收割晚稻時,早晨天氣已寒冷,大家出門穿上厚衫棉襖,干活至中午太陽一曬,厚衫棉襖都脫了。田間地上無處放衣服,只好用浴布捆綁吊在樹上,收工時整捆帶回家。
當席坐臥。出門干活累了歇一歇,浴布當席而坐。在田間或山間過午的,午飯后找個樹蔭把浴布披開可臥下休息片刻。沒有外出時,夏天家里悶熱,中午到村旁榕樹下或老祠堂里面,浴布披地上當席午睡。
擦汗擦臟。干農活特費力,特別是夏天,人人汗流滿面,浴布擦汗特別管用。有時候不小心被濺起的泥土噴灑臉上,也可用浴布擦干凈。
也許現在的80后、90后對潮汕浴布毫無印象,因為他們出生以后已少見此物。但是,浴布還是值得作為歷史記憶載入“潮汕掌故”之中以作懷念。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