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
潮海關外馬路副稅務司公館(正面)
▲老照片
▲拱形外廊
▲背面拱門
潮海關外馬路副稅務司公館(背面)
歷史就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建筑。“潮海關舊址”系列建筑中,位于老市區的潮海關高級幫辦宿舍、華員低級幫辦宿舍、外馬路潮海關副稅務司公館和“潮海關鐘樓”,均經歷百年滄桑,承載厚重歲月,成為潮汕一處處近代重要史跡,把汕頭埠潮海關年代跌宕起伏而又精彩動人的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
其中,外馬路潮海關副稅務司公館作為當時潮海關大院內最豪華的一棟府邸,展露的是那個年代潮海關內部的森嚴等級以及倒金字塔狀的資源分配。盡管歲月流逝,樓內外均不復往日模樣,然而從整棟樓格局以及紅墻窗廊之間,仍依稀可辨昔日繁華。該建筑在2015年時被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外馬路走進海關大院,現在里面只有兩幢紅磚外墻的歐式老建筑,它們就是副稅務司公館和華員低級幫辦宿舍,同樣建于1922年。副稅務司公館是潮海關外籍高級官員在市區的住所,目前仍保存較為完好。該樓解放前曾是潮海關外籍高級官員在市區的住所,解放后為汕頭海關員工宿舍,也曾是海關幼兒園園址。
副稅務司公館如今的門牌號是“外馬路20號9座”,而當年,海關大院內是以數字標注建筑物。順序是由東而西,再由南而北。19號就是副稅務司公館。而且,最好的配置和陳飾,就在這19號。
獨門戶 高標配
據汕頭海關陳列館管理科科長楊偉介紹,19號副稅務司公館原來建筑面積有940多平方米,僅住副稅務司一戶(高級幫辦宿舍原設計住2戶,華員低級幫辦宿舍住4戶)。19號建筑風格與潮海關其它建筑相似,同樣為兩層鋼筋混凝土歐式洋樓。從海關關史陳列館中保存的海關大院內19號建筑的設計藍圖上可以看到,房間設置非常講究。陳列館管理科李志雄告訴記者,設計圖標注得非常清晰,樓下是客廳、書房、衣帽間、餐廳、廚房(分中餐、西餐各一間)等,廚房還搭配備餐室。樓上是起居室,分臥室、保姆室和浴室外,再有就是雜物儲存室和床上用品放置室(布草間),還有嬰兒房還分“夜間”和“日間”各一間。一、二樓東、南兩側均建有寬敞的外弧形環內室連廊。一樓西北側還有附屬建筑,成獨立內院,是廚師、苦力(差役)、侍者居住處和儲煤間、中餐廚房、涼棚等。附屬建筑后來建設配電室需要被拆除,現整棟建筑面積僅存745平方米。
關史陳列館中保存的一篇已故潮海關老關員潘驥的回憶文章,文中也詳細描寫了19號的高標配,“它附有小汽車房(在其西北角,沿海關己路之側。有一輛英國的奧斯丁牌的小汽車,配有司機。那時可能汕頭市長也沒有汽車,也許這是汕頭數一數二的小汽車了)、熱水鍋爐,和以煤油為燃料的冰箱。這是電冰箱的前代祖宗,靠火焰加熱液態的氯氣蒸發后冷凝來使內部降溫。(這樣的冰箱,好像俱樂部內也有一臺)。有一個大菜間,其中存放整套的西餐餐具、高腳酒杯和刀叉等等。還有當時汕頭罕見的鋼琴。而房間中的地板上,遮蓋有毛織的地毯。前面的花園草地,有平整草地用的電動割草機。窮極奢華享受的的洋人稅務司,還用滅蟲劑,定期噴殺蚊蟲。”
海關大院,對于上個世紀90年代前的汕頭人來說,能住在那里是件很驕傲的事。當時要是有人問你住在哪里,你說“海關”,別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投來異樣或者是羨慕的眼光,因為在當時,那里就是帶有花園有門衛的高級住宅區。
廖老師曾就職于海關幼兒園,據她回憶,海關幼兒園創辦于1975年,在1993結束。“我是1979年到海關幼兒園工作的,幼兒園設于副稅務司公館里,環境好設施又齊全,用來午睡的小床,專門為孩子訂制,每人一張。高峰時期一個班有60多個小孩。” 廖老師說,她非常喜歡這棟新古典歐洲風格的建筑,樓間距離大,通透,光線好。每個房間都有壁爐,地板是用“耐泄柴”(上等木材)做的,平滑,防水功能好。當時房間里還可以看到一個紅木梳妝臺,精致美觀。有落地大窗。門窗還有三層,最里面一層是玻璃,中間一層是銅絲紗窗,最外面是百頁窗。關上百頁窗光線立馬暗下來,午睡時特別舒服。“現在想起,仍非常懷念那個地方。”
一個曾在海關大院里長大的孩子,回憶起往事時,仍清晰記得,該建筑里通道全都是淺綠色水泥磨石的地面,樓梯也是水磨石嵌著銅條的階梯,欄桿是方鐵拼花紅木扶手的。房門鎖頭是銅制的執手鎖,天花板用石膏線壓條批蕩,電線開關面板一律藏墻……
往事
為來往便利,關內層層讓屋
曾遭轟炸,將恢復“米”字窗
“潮海關時,華員低級幫辦相當于現在的科長或副處長;高級幫辦相當于現在的正處長,而副稅務司則是副關長,如同現在的副廳級。”汕頭海關陳列館館長周修東用形象的比喻,向記者通俗又易懂地解析了當時潮海關內部的職位以及相應的級別。
他說,開埠初,劃歸潮海關所有的這片灘涂還未啟建,沒有淡水資源。當時,稅務司是居住在開發有水井的礐石,每天工作和生活必須往返于兩地之間。后來潮海關在這片填海坪地建造馬路、宿舍、辦公樓,形成規模,設施齊備。為了工作生活便利,后來潮海關的稅務司就搬到19號的副稅務司公館居住,如最后一任洋稅務司英國人饒詩(Rouse)就是住在里面的。由于該公館已被稅務司占用,于是引發關內管理者層層讓屋,副稅務司遷往監察長公館,監察長遷往高級幫辦宿舍,類推而下。
曾遭轟炸,將恢復“米”字窗
解放后,在1955年,國民黨飛機好幾次來轟炸,把副稅務司公館天臺炸了個大洞,后來重建時,天臺的“米”字窗被改建成實體女兒墻。據李志雄介紹,接下來修繕時,將會按照歷史原貌恢復成“米”字窗。
周修東展示了關史館收藏的老關員王宏強和陳佩茹撰寫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過副稅務司公館天臺被炸始末。“1955年1月19日,國民黨派遣飛機分四批,共30架次竄擾汕頭,先后投擲炸彈28枚,低飛掃射數次。在這次轟炸中,汕頭海關辦公大樓的標志大鐘被震啞了,不能報時;海關宿舍19號樓(先后有稅務司、關長、副關長及單身漢住過,現空閑著)天臺東側被炸了一個大窟窿,幸無人員傷亡。是日,我防空部隊和‘南海163號’輪全體船員英勇狙擊敵機,擊落、擊傷敵機8架。”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