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折子戲《晨鐘驚夢》
潮汕人稱茶為“茶米”,已經將茶與大米的位置等同,視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茶能解膩,但茶也會搜腸刮肚,多飲的話還易傷胃,所以喝工夫茶時來上一些茶配,是更加健康的選擇。
茶配在潮汕地區的流行、發展,既與飲茶的風俗有關,也與潮汕蔗糖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上,潮汕曾經是蔗糖的重要產區,制糖業的興旺,讓潮汕成為名副其實的糖都。糖一多,用蔗糖制成的糖果糕點也特別豐富。
關于潮汕茶配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就是它跟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結緣。1949年,梅蘭芳參加上海源誠餅食店的店慶,品嘗過潮汕工夫茶和茶配之后,欣然寫下“茶食泰斗”的題辭。而實際上,當時潮汕人在上海開設的餅食店多達二十家,源誠不過是其中一家而已。時至今日,我們在上海仍然可以找到一家經營了170多年的潮式餅食店——元利號。
潮汕的餅食,比較出名的產品就有朥餅、朥糕、腐乳餅、綠豆餅、綠豆糕、米潤、麻薄酥、豆方以及荖花等等。 這些餅食的用料并不復雜,但制作的考究、品種的豐富讓人叫絕。以糖和花生的組合為例,光是這兩者的搭配,就能制作出豆方、豆條、豆潤、束砂以及酥糖等幾十種產品。每一種產品都有獨特的工藝,對選材的標準、搭配的比例、熬糖的火候也都有特殊的要求。
對細節的講究決定了成品的質量,熬糖這道工序,通常得由最有經驗的人來把握。而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之后,制作者似乎將糖完全馴服了。在他們的手中,糖可以變化成不同的色澤、不同的狀態,最終呈現出口感千變萬化的成品。
龍湖酥糖的制作過程。制作者先將白糖、麥芽糖、蔥花和豬油熬制成深琥珀色的糖漿,接著將裝著濃糖漿的鍋放入冷水中旋轉、冷卻,促使糖漿凝結。當糖漿凝結成糖塊,但還沒有變硬的時候,制作者迅速將它掛在門口的木釘上。隨后,幾名小伙子輪番上陣,使出全力來拉伸、攪拌這塊糖。經過不斷地拉伸攪拌,空氣逐漸進入糖塊之中,原本琥珀色的糖塊開始變白,手感變得更松軟,富有韌性,這個時候,就可以將花生仁加入糖塊中壓制了,而花生仁也必須是剛剛炒制的,必須帶著高溫,才能融入糖塊之中?!?/p>
龍湖酥糖和糖蔥,巧妙利用充氣的原理,讓糖塊富含氣孔,變得更加酥松爽脆,一咬即碎,入口即化,它們或許稱得上是充氣糖果的鼻祖。所謂慢工出細活,巧手出精品,潮汕傳統餅食的技術含量都滲透在制作過程的每個細節中。
貴嶼朥餅,它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餅皮。雖然餅皮原料只有豬油、面粉和水這三樣,但是三者的配比卻是商家秘而不宣的核心技術。油酥皮是中國傳統的制餅工藝,到了潮汕地區,人們又不斷進行改良,加入豬油以增加香氣和潤滑度,同時通過調整材料的配比來讓餅皮變得更薄、口感變得更好。至于餡料的制作也毫不含糊,無論是芋泥餡、水晶餡、蓮蓉餡、豆沙餡,都需要經過費工費時的準備。
地處亞熱帶的潮汕地區,除了產糖之外,還盛產各種水果,這又為潮汕地區的另一類茶配——涼果的制作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保留了最多的傳統涼果制作工藝,在開元街一帶,銷售涼果的商鋪一間接著一間,里面的涼果品種更是多得數不清。
老香黃就是用佛手果腌制而成的著名潮式涼果,經過長時間腌制,佛手果的顏色由金黃變得烏黑發亮,充分吸收了各種香料和藥材的味道,不僅氣味芳香,還具有消食開胃、祛痰止咳等食療價值。當然,佛手果的制作方法不止一種,也有食品廠采用鹽腌、蒸曬、浸漬等復雜工藝來把它制作成口味更清淡的涼果。
除了老香黃,比較出名的潮汕涼果還有老藥桔、黃皮豉、柑餅、冬瓜冊、山棗糕、化皮欖、柿餅、五味姜、加應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涼果也是行銷國內外的一類潮汕名產。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九制陳皮、九制話梅、加應子等等涼果便享譽全國,并使盛產涼果的潮安區庵埠鎮一躍成為中國食品名鎮。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口味在變化,傳統的潮汕茶配也根據人們的需求,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進行著各種創新和改良。比如涼果的制作,就引入現代機械化設備和質量監管措施,更加強調衛生可口、綠色天然以及健康養生的價值。而傳統的餅食也根據現代人對健康的追求,在保持良好味道、口感的前提下,有意識地降低糖和油的用量。
不同的茶可以用不同的食物來搭配,而潮汕茶配品種之多,則可以讓你隨心所欲地挑選,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那一款。喝茶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而潮汕茶配的出現和發展,則讓這種享受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具備了更加優雅的形式感和更加充實豐富的內涵。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