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齋』方寸之地,游刃有余
榕城是名副其實的美術之鄉。自宋代以來,以書畫、工藝或者建筑藝術名世者,不絕如縷,而書畫與工藝創作的人才尤眾,而且都有較高的成就,形成了特有的藝術特色和藝術精神。以近現代而論,代表性作者有林伯虔(書法)、林天均(書畫)、孫斐谷(國畫)、林巧蓮(剪紙)和黃西科(木雕)等。
林伯虔,字欽甫,光緒十七年(1891)舉人,以才華卓越而曾為潮陽西園文學教師。后回揭陽,受聘主持教育改革工作,創立新式小學若干所。詩文書畫都知名于時,尤以書法行草,樸厚遒勁,自成風格為時人所珍。
有“嶺東畫界一代名匠”之譽的林天均,別署無我廬主。少年時跟本縣工筆畫家楊柳芳學畫。辛亥革命起,投筆從戎,參與潮汕之役。后游學上海,入吳昌碩畫室,藝詣大增。二十年代開始在上海舉辦畫展,以畫風樸拙,寫古人物簡練傳神,而聲譽鵲起。抗戰前夕,渡洋赴泰辦展,歸家后以專業創作營生。在當時,潮汕畫風頗受閩派影響,林氏以海派意象融入,得以辟出蹊徑。所作人物花卉,別具一格,有較高的審美趣味。
孫裴谷是揭陽近代畫壇的后起之秀。他早年從名家鄭鼎新、楊柳芳、林亦華學藝。光緒末年進汕頭同文書院深造。民國初年赴東南亞任教美術,手創新加坡華僑美術學院,自任院長。返國后赴上海,師事名家王震、謝公展、張善子,并與王個簃、諸聞韻、潘天壽等友善,由于虛心好學,畫藝大進。民國二十年(1931)返回潮汕后,執教韓師、揭陽真理中學等處,舉辦畫展于本地及廈門、梅縣各處,都獲得極高聲譽。孫裴谷作為嶺東畫派的創始人,其技藝由門人丘及、劉昌潮、王蘭若、孫斌、林堉等的傳承、傳播和發展,而成為今日潮汕畫風的主流。
除書畫創作以外,揭陽的工藝創作,也歷史悠久,特色鮮明,代有名匠,構成美術界的半壁天下。
揭陽木雕工藝歷史既長,從藝人物也眾,而其佼佼者輩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近代的林西科、黃開賢是具有代表性的匠師。林西科是榕城人,從小學藝,且為專業,后設“兩合”木雕店于史巷,以擅長雕刻官府和科第人家旗桿“雙龍搶寶”享譽。其所創作的揭陽學宮石柱盤龍,曾于建國之初代表潮汕木雕水平,送赴北京展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藝術成就。
與林西科擅長雕龍不同,同是榕城工匠的黃開賢精于雕蟹。他以揭陽北門關帝廟拜亭的鏤空半邊梁托海蟹,開啟了潮汕木雕這一后來成為經典的題材創作,其后為潮州安濟圣王廟雕刻“蟹籃”,中鏤海蟹20余只,俱各栩然欲動,而籃紋篾眼,幾可亂真,成為潮汕近代木雕的品牌作品。在此后不久,他又與同城謝國強等合刻棉湖鳳湖祠“七子上京”畫屏,構圖疏密有韻,人物閑動傳神,堪稱木雕神品。
林西科的兒子林武雄與及門弟子郭燕騰,也在木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上各有成績。郭燕騰所作人物戲屏,清供博古,神韻俱佳,可謂藝術上已是青出于藍。他和林應足合作的《梅花喜鵲》,被選陳列于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與其他人合作的《賈元春探親》,再現了大觀園園庭景物及各式人物的神態,可謂煌煌巨制。其作為香港九龍好世界酒家的主體陳列精品,一直受到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評。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